在《人民的名义》里配资炒股大全,陈岩石绝对是个“狠人”。战争年代扛炸药包、和平年代当检察长,退休了还在为老百姓四处奔走。大风厂事件里,要不是他往拆迁现场一坐,拦住李达康的强拆令,不知道要闹出多大乱子。这样一位有资历、有担当的老干部,按理说早该升到副省级,可直到退休,他也只是个正厅级的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有人一拍大腿:肯定是赵立春搞的鬼!毕竟陈岩石没少公开批评这位老上司,从当市委书记搞“空调房特权”,到纵容儿子赵瑞龙胡作非为,桩桩件件都没留情面。但翻遍剧情和原著,陈岩石自己从没提过被打压,连一句抱怨都没有。真相可能比“权力报复”更复杂——有些时候,性格真的能决定仕途。
陈岩石这人,活得太“理想主义”了。退休时组织分给他一套正厅级干部房,他转手就卖了捐给慈善基金,自己跑去养老院住;在养老院还看不惯建设厅老厅长长期占着干部病房,当面就吐槽。这些事单拎出来,都是值得竖大拇指的高尚行为,但放在官场生态里,却可能成了“不合群”的标签。
展开剩余54%副省级干部要管的是一省大局,光有正义感和原则性远远不够,还得学会平衡各方利益、团结班子成员。陈岩石眼里揉不得沙子,总希望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无私奉献,这种“非黑即白”的处事方式,在复杂的权力博弈中反而容易得罪人。就好比职场里,一个能力很强但总爱“较真”的人,虽然值得敬佩,但未必适合当需要协调各方的高管。
再看他的晋升轨迹,五十多岁才做到京州市副市长,起步比同龄人晚了一大截。和三十多岁就当林城市委书记的钱秘书长比,资历上本就不占优势。加上他一心想干实事,对虚职副省级岗位恐怕兴趣也不大——毕竟没实权,怎么给老百姓解决问题?
陈岩石的“仕途天花板”,折射出的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的无奈。他的正直和善良让人敬佩,但在官场这个讲究平衡与妥协的地方配资炒股大全,过于棱角分明反而成了阻碍。不过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合时宜”的官员,才让我们看到了官场中最珍贵的那束光。如果是你,会选择像他一样坚守原则,还是学会“圆滑处世”呢?
发布于: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