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官司
点击进入更多阅读
“一不小心就投资了5000万。”一句玩笑话,透露了广州盈合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增城区正果镇乌头石村的信心。
“项目负责人本来只计划投资不到2000万元,最后追加到5000万元。”乌头石村党支部书记曾运湘自豪地介绍,项目方投了又投,正是该村招商引资透明规范,村民团结流转土地快,加上正果老街对文旅市场的带动,村里招商引资效果显著。
一组数据能展示乌头石村的“搞钱”实力:该村近年来先后流转土地1400多亩,成功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约4亿元,“康养+旅游”文旅产业正在全村兴起。
一条村撬动4个亿
为啥乌头石村今年能撬动4亿社会资本?
一个重要原因是快!
“我们村民非常团结,对我们强村公司非常信赖!”曾运湘介绍,好项目是需要抢的。广州盈合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云竹·山澜溪精品民宿,其前身是村里闲置的小学,其土地归属复杂,正是多方沟通和村民支持下,最终流转为一块约6000平方米的整块土地资源,挂上“三资平台”后因土地够大、沟通成本低,最终成功拿下民宿项目。
另一个原因是有远见。
曾运湘坦言,引入民宿项目,看中的不是租金,而是项目建设能提升该村的人居环境,未来还能带动周边的发展。在投资方遇到一时困难时,该村还免掉了一年的租金。正是这份远见获得投资者的认同,目前已投资共5000万元。
自2024年开始试运营以来,该民宿月营业额达30万元以上。小试牛刀后,该民宿规划继续流转土地30亩建设二期项目,打造集农耕体验、科普研学、亲子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项目。
乌头石村也选择“跟投”,盘活流转土地132亩引入忘路•乡野生态养生源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3亿元,以水疗养服务为卖点,还融入果蔬采摘区、乡野垂钓、森林康养等,正好符合该村打造岭南“康养+”示范名村的目标。
“好看”“好吃”又“好住”
民宿业兴起解决了“好住”,乌头石村也引入“好看”“好吃”的产业项目。
“小时候的味道!”如今,灶基酱油厂成为了乌头石村的品牌项目。灶基酱油厂创办于1986年,其前身是增城市正果副食厂,后由厂长刘灶基个人承包,后演变为广州正果灶基酱油食品有限公司,如今子承父业由刘荣彬传承至今。
“2022年正式恢复生产。”广州正果灶基酱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荣彬介绍,因为旧厂租金到期、看中这里的好山好水搬到乌头石村,因为一直坚持古法酿制,所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该厂年产量100吨,年产值达1000万元,还解决了村中30多人的就业。
除了酱油,乌头石村还着力发展能卖好价的“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村里有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总投资500万元,亩产150公斤,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有西瓜凤梨,种植面积约500亩、年产值超400万元。此外,该村还全力打造高标准荔枝全产业链现代产业园,预计年产量可达50万斤,年产值达1000万元。
承载儿时记忆的酱油、清甜多汁的高端荔枝、鲜美肥硕的澳洲龙虾……能卖好价的农产品,其生产过程的文旅研学价值也正在被开发。刘荣彬表示,该厂的酿造过程吸引游客纷纷来“打卡”,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会免费向游客开放,也助力乌头石村的文旅业发展。
【AI识村】
乌头石村如何优化“康养+”战略?
DeepSeek认为:乌头石村可通过生态筑基、数字助力、文化铸魂、区域协同,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康养+”示范标杆。
一是生态与康养深度融合。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如建设滨水绿道、森林疗愈步道,强化水源保护与植被修复,打造全域康养环境。同时引入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空气质量、水质等,提升康养吸引力。
二是数字化赋能产业链。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民宿预订、农产品销售(如荔枝、龙虾)、康养服务等,利用直播带货拓展市场。开发“康养研学”小程序,定制个性化体验路线(如酱油古法酿造体验、农耕研学),增强游客粘性。
三是文化IP与村民共建。深挖灶基酱油文化内涵,设计文创衍生品;鼓励村民参与康养项目运营(如家庭民宿、乡土餐饮),形成“企业+村集体+村民”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区域联动与品牌升级。联合周边镇、村打造“岭南康养走廊”,共享客源与资源,举办康养文化节,提升区域影响力。
(“AI识村”板块内容由DeepSeek生成,文字经记者核对整理)
采写:南方+记者 傅鹏
海报:招凤仪配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