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9年,齐国的第二十一位国君——齐懿公吕商人,死于自己随侍的两位车夫之手。这一幕听上去似乎是大逆不道,但事实上,齐懿公的死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反而说他“死有余辜”也毫不为过。两个车夫,一个叫邴歜,另一个叫阎职,他们杀害了自己的主君。回顾一下齐懿公与他们的深仇大恨,邴歜的父亲曾被齐懿公从土里挖出来4倍杠杆多少平仓,双脚被砍断,而阎职的妻子则被强行掳入宫中,供君主享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屈辱,岂能轻易忍受?有时天灾尚可原谅,但自作孽却没有任何宽容的余地。齐懿公最终死于自己种下的恶果,的确无可冤枉。
齐懿公一死,齐国国君的位置便迅速传给了齐懿公的弟弟——公子元,成为齐惠公。齐惠公吕元在位期间,低调务实地治国,十年间无大事可言。然而,在临终前,他将国家大权传给了儿子吕无野,即齐顷公。这个“无野”的名字,背后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齐顷公吕无野的母亲是齐惠公的妾室——萧同叔子,因此他出生时身份并不显赫,母子的地位在宫廷中相对低下。甚至当萧同叔子怀孕时,不敢告诉丈夫,怕因此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将刚出生的吕无野藏在田野中抚养。传说中《搜神记》有记载,吕无野曾被野猫喂奶,而凶猛的鹯鹰则负责守护他。这些艰苦的生存环境,成就了他日后坚韧的性格,因此才有了“无野”这个名字,象征着他将来能够走出贫困、过上无忧的日子。
展开剩余76%虽然这段故事出自《搜神记》,其真实性难以考证,但无论如何,它反映出吕无野出生时的艰难困苦。直到他最终成了齐国的国君,这一转变令人感慨万千。不过,纵使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齐国之君,齐顷公的治国之路却并不如他先祖般风光。自齐桓公小白去世后,齐国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齐国再也未能恢复当年的强盛。相反,晋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崛起,成为诸侯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姬据,性格狂妄,常以强国的姿态派遣使者到各大诸侯国炫耀国力,齐国自然也未能幸免。晋国派出的使者名为郤克,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作为晋国的使节到齐国来必定会受到热烈欢迎。果然,齐国的民众热情接待,官员们也周到地安排了宴席。然而,郤克却未能维持住应有的威仪,甚至在进宫时不慎摔倒,结果引得齐国上下哄堂大笑。这个小小的失误,却让郤克心中积怨,他心中暗自发誓:“若不报此仇,永不再踏齐国一步!”
对于郤克的愤怒,齐国并非有意侮辱他,笑声中没有恶意。人们看别人摔倒,常常不自觉地发笑,这本是出于人类的本能反应。然而,郤克显然无法理解这一点,回到晋国后,他积极煽动晋景公出兵伐齐,为自己“复仇”。晋景公性格偏激,最终在郤克的怂恿下决定出兵攻打齐国,进而借机报复。
这场战争可谓前所未有,晋国倾尽全力,派出八百战车,调集大军,甚至还联手狄人部落。当晋军迅速跨越太行山,深入齐国腹地,准备与齐国决战时,齐顷公没有选择隐忍。他看着晋军气势汹汹地逼近,愤怒的心情无法平息,决定亲自带兵迎战。齐顷公发出挑战,向晋军发出战书:“既然你们来到我们齐国作客,恰好我们也没事,明日早上在靡笄山决战!”
郤克对齐顷公如此轻敌的挑衅感到十分愉悦,心想着齐国一定会选择避战,没想到齐顷公竟然主动挑起了战争。约定的战斗时间定在第二天清晨,但这场战斗的开局,却是极为不寻常的。齐顷公并没有按规矩行事,反而趁着晋军尚未完全准备好时,带领齐军猛烈冲入晋军营地,喊着“兄弟们冲啊,打赢了我们再回去吃饭!”一场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晋军猝不及防,主帅郤克甚至在战争中负伤。
晋军的士气并未因此崩溃,郤克在受伤后依然带领部队反击,最终,晋军凭借着更强的战斗经验逐渐占据上风。虽然齐顷公的军队一开始占得先机,但在战斗经验上,晋军显然占有优势。最终,齐顷公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
尽管这场战争齐国输了,但齐顷公并不气馁,他从中汲取了教训,并意识到,曾经的齐国强盛已经不复存在。他放眼齐国,依然能看到夕阳下辉煌的国都,感受到一丝昔日的荣耀。然而,他心中明白,这一切终究已经结束。齐国的盛世已成历史,无法重回巅峰。
在剩下的时间里,齐顷公放下了浮华,开始致力于国家的民生。他减轻赋税,救助贫困百姓,努力为百姓谋取福祉。《史记》记载,在齐顷公晚年的治国生涯中,他已不再沉迷于猎游和战争,而是实实在在地关心百姓的生活。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已不复存在。
齐顷公的死,既标志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也意味着他终于认识到,世界并非所有理想都能实现。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