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资金怎么分配
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通读报告全文,除了各类新概念、新提法,最为坊间所关注的,莫过于“扩内需促消费”被摆在了今年十大重点工作的首位。
翻看历届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新一年重点工作的首位往往被改革、产业等相关内容占据:例如2023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上,便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列为当年的十大工作首位。
从育产业,到扩内需,这一转变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这一转变背后,首先便是深圳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和积极应对。
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提振国内消费成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换而言之,当下的人们更愿意存钱,而非消费。因此,需要通过提振消费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此背景下,去年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首要任务。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深圳今年将扩内需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十大工作的首要任务,不仅精准直击了当下经济发展的痛点,亦是对这些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深化。
破解发展短板转变背后,还蕴含着深圳对自身发展的更高要求。
2024年,深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功蝉联了“万亿消费之城”,社消零增速更是位居一线城市首位。
然而,面对着“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的更高目标,深圳同样清晰地认识到,即使社消零总额已迈过“万亿”这道坎,深圳在消费领域依旧存在诸多提升空间。
看绝对增速。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24年数据显示,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增速落后于投资(2.4%)和出口(14.6%)。
看结构比。根据2024年数据,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不足三成,在GDP十强城市中仍然明显偏低,比重仍有待上升。
看供给面。尽管2024年深圳新开首店达461家,商圈建设全面提速,但商圈卖场同质化现象依旧存在,高品质消费供给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看影响力。深圳产业实力雄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然而深圳消费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和其城市能级尚不匹配。
找到问题,对症下药。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列在了十大工作首位,并且着重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这无疑是深圳着眼于当下发展问题的务实之举,体现了深圳解决发展短板的坚定决心。
挖掘消费潜能转变背后,亦是更高的“工作首位度”。这也意味着新的一年,诸更多促消费、扩内需的重磅举措,将会接连推出。
“以旧换新”有望加码。
去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助力下,深圳消费热潮涌动,带动了超420亿元的销售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大力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这也意味着“以旧换新”的补贴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首店经济”继续发力。
去年,深圳建成各类首店达461家,为深圳消费者提供了不少新选择。报告指出,今年深圳将高水平打造福田中心、后海—深圳湾等世界级商圈,建成开业蛇口K11ECOAST、宝安大悦城等商业项目,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以上。
“增收减负”值得期待。
传统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收入决定消费。除了做优消费供给,如何有效提升居民收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从而真正地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这才是消费提升的真正根源所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表达了此类决心,明确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
尽管多个大招即将释出,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提振消费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迈向崭新的2025,在各项重磅政策催化之下,深圳市民的消费热情能否再次被点燃?深圳距离“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能否更近一步?
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南方+记者 徐烜和炒股资金怎么分配